|
尊重知识产权 强化司法保护针对知识产权领域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我国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尤其是发挥“三合一”审判机制优势,打造立体保护的良好格局,在发挥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保护品牌、激励创新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司法审查职能,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 记者在湖北法院采访了解到,当地鼓励权利人打击侵权源头,大幅提高生产商的侵权赔偿数额。人民法院适时判赔“大额赔偿”,充分彰显了商标品牌的市场价值,促进形成了符合市场规律和满足权利保护要求的赔偿计算机制。 同时,各地在适用诉前禁令方面,依法及时制止恶意侵权行为。既依法满足权利人迅速保护权利的正当需求,又防止滥用诉前禁令制度损害竞争对手。实践中,知识产权一旦被侵犯,即便知识产权权利人经过诉讼赢得官司,也可能早就丧失了市场竞争优势,或者商业秘密信息已经泄露。 在美国礼来公司等与黄某某侵害商业秘密纠纷诉中行为保全案中,美国礼来公司、礼来(中国)研发公司申请称,2013年1月份被申请人黄某某从礼来(中国)研发公司的服务器上下载了48个申请人所拥有的文件(其中21个为核心机密商业文件)并私自存储。 2013年2月份,被申请人签署同意函,承认下载了公司保密文件,并承诺删除,但后来拒绝履行,致使申请人的商业秘密处于随时可能因被申请人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而处于被外泄的危险境地,对申请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对此,上海一中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故裁定禁止被申请人黄某某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申请人美国礼来公司、礼来(中国)研发有限公司主张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21个文件。 自2019年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行为保全制度在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领域的实施。 为解决专利侵权案件损害赔偿难问题,广东法院启动了相关探索和试点,确立“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思路,逐步形成“证据思维和市场导向”的司法认定路径。专利侵权案件中适用法定赔偿方法,应当考量案件相关市场导向的要素,主要从侵权行为的危害性,侵权人主观状态,专利权的类型、创新程度和稳定性,专利权生命周期和侵权时间,专利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的程度,权利人与侵权人的商业关系和许可政策,侵权产品所获利润中应归功于涉案专利的比例,涉案专利为标准必要专利的,经综合分析与价值分摊处理之后的历史许可使用费情况等因素来科学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